溜走的危险藏在脚下:居家防滑那些事
说真的,我去年摔的那跤现在想想都后怕。就为了接个电话,光脚踩在刚拖完的浴室瓷砖上,"唰"地一声整个人往后仰,要不是下意识抓住了毛巾架,估计现在还在医院躺着复健呢。这事儿让我彻底意识到——地面防滑这事儿,真不是小题大做。
滑倒比想象中更危险
你可能不知道,家里最危险的"杀手"不是煤气灶也不是菜刀,恰恰是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光溜地板。据统计,跌倒在老人意外伤害中能排进前三,年轻人摔个尾椎骨也得疼上大半个月。我邻居张阿姨去年在厨房滑倒,手腕骨折打了三个月石膏,到现在切菜都使不上劲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三个"高危地带":浴室、厨房和楼梯转角。这些地方通常都有水渍油污,再加上我们走动时经常心不在焉。想想看,你端着热汤经过厨房时,是不是总习惯性盯着汤碗而不是脚下?
防滑妙招其实很简单
说到防滑措施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买防滑垫。这当然没错,但挑垫子也有讲究。太薄的容易移位,我家先前用的那款就像个调皮的孩子,洗个澡能自己"跑"出半米远。后来换了带吸盘的加厚款才算消停,不过记得每个月要把吸盘拆下来清洗,否则反而会积攒水垢变得更滑。
其实更经济实惠的方法是改造现有环境:
- 浴室可以试试把旧毛巾缝上防滑胶条铺在地上 - 厨房操作台前放条吸水地毯(关键是要选底面带防滑颗粒的) - 有种防滑喷雾特别好用,喷完瓷砖会形成隐形防滑膜,就是味儿有点冲
说到瓷砖,很多人装修时只顾着挑花色,完全没考虑防滑系数。我表妹家新装的亮面大理石地砖好看是真好看,上次她婆婆穿着棉袜走上去,直接来了段即兴霹雳舞。现在他们家玄关永远摆着两双防滑拖鞋,客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换鞋。
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
有些防滑细节特别容易被人忽视。比如拖鞋的选择——塑料底的家居鞋在干燥地面还行,碰上水简直比冰刀还溜。我现在都改穿粗布底的,虽然丑了点,但胜在稳当。还有拖地这个日常动作,很多人喜欢把地拖得锃亮,殊不知残留的清洁剂反而会降低摩擦力。
照明也是个关键因素。记得有回半夜起床,迷迷糊糊踩到孩子掉在地上的蜡笔,那叫一个酸爽。后来我在走廊装了感应小夜灯,不仅防摔还省电。说到这个,建议大家检查下家里电线有没有横跨走道的,那种又扁又滑的电源线简直是隐形绊索。
养成防滑意识更重要
说到底,最靠谱的防滑措施还是绷紧脑子里那根弦。我现在形成了几个条件反射:看到反光的地面会自动小步走,进出湿滑区域必扶墙,再急也不在瓷砖地上奔跑。有次看见快递小哥在雨天抱着箱子冲上我家门前的花岗岩台阶,赶紧喊住他:"兄弟慢点,这石头见水比肥皂还滑!"
其实预防滑倒和交通安全一个道理,既要注意"道路条件",更要管好"驾驶员"自己。毕竟咱们这把老骨头,可经不起随便摔打。下次当你光脚冲向嗡嗡响的手机时,不妨先想想我那摔青的屁股——慢上两秒,安全十年啊!
(说来好笑,写这篇文章时我又差点被书房的数据线绊倒,看来防滑这事真是活到老学到老...)